掌上梅州讯9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交流会暨汕梅高速绿色生态建设现场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0余个单位参会,集中展示交通工程技术、工法创新等全国首创与行业领先的创新成果。此次
山海相依,浪漫相约。8月29日,珠海市“情侣路浪漫特色经济带”首站启动仪式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举行,既为珠海浪漫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更以“桥”为媒串联起三地消费与情感联结,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注
近期,部分网络账号以“退役军人”名义直播带货售卖假冒伪劣商品,开展低俗表演,消费军旅情怀,损害退役军人形象。针对上述问题,按照有关工作部署,决定自即日起至2025年9月底,开展网上涉退役军人不当行为和
从“大”到“优”,看广东冬瓜种业如何“育见”未来_南方+_南方plus随着冬瓜成熟步入上市阶段,广东梅县区的冬瓜种植基地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当地冬瓜流通商谢老板带领工人在田间组织采收、分拣、装车,平均每
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承办,南方新闻网协办的第二届广州市优秀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简称“大赛”)正式拉开帷幕。8月30日,本届大赛将正式进入作品征集阶段,诚挚邀请全市卫生
8月29日,中国海警位中国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开展执法巡查。8月以来,中国海警持续加强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执法巡查,依法依规开展跟踪监视、喊话警告、拦阻驱离,进一步强化有关海域管控力度,坚决维护国家领

固废变资源,生态焕新绿:云浮“无废城市”建设见实效_南方+_南方plus9月16日,云浮市召开“奋进第二个‘云浮3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云浮市“无废城市”建设专场,介绍了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自2024年
山海相依,浪漫相约。8月29日,珠海市“情侣路浪漫特色经济带”首站启动仪式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举行,既为珠海浪漫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更以“桥”为媒串联起三地消费与情感联结,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注
未来植树造林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北京时间8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覃章才教授团队联合多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研究首次量化了全球森林恢复过程中地下土壤的固碳
掌上梅州讯8月28日上午,由梅州综保区管委会联合梅州海关、国家外汇管理局梅州市分局、国家税务总局梅州市梅县区税务局共同主办的“梅州综保区外贸政策联合宣讲会”在梅州综保区举行。梅州海关综保区工作科、国家
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_南方+_南方plus立秋后,正是食用菌快速生长的时节。在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竹荪等食用菌正破土而出,承载着当地
深圳支教夫妻:跟随东西协作步伐,为山区孩子点亮梦想_南方+_南方plus【编者按】“协作家庭”是东西部协作携手促振兴的温暖缩影。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一对对广东夫妻跨越山水,扎根广西、贵州等东西部
“以前楼道消防栓就是‘摆设’,现在能正常供水,心里踏实多了!”近日,翠香街道锦绣柠溪小区居民代表连先生看着楼道里恢复供水的消防栓,不禁感慨道。原来,困扰该小区20年来的消防栓无法供水上楼问题,在柠溪社
掌上梅州讯8月26日至28日,2025年“创青春”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复赛暨兴乡青年交流营在梅举办,全省400名优秀兴乡青年齐聚梅州参与活动,最终选拔出20个优秀项目予以资助。团省委书记

致全体市民防汛防台风的一封信广大市民朋友们:您好!预计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将于24日凌晨到上午以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在我省中西部一带沿海登陆。受其影响,23至24日我市南部将有大风和暴雨到大暴雨
据“拱关微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在对一辆跨境货车监管时,查获涉嫌侵权手机990台。8月5日晚,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境货运查验场,海关关员对一辆转关出口的跨境货车实
珠海高新区低空经济再落关键一子!8月29日,珠海海鸥飞行汽车研发验证基地项目在高新区北围新沙一路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8700多万元,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采用先进的钢架双层建筑架构,建筑面积
8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军计划9月在日本举行联合演习期间,向日本境内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并开展相关科目训练。中导系统将在演习训练结束后撤离。中方对此有
掌上梅州讯 9月19日上午,“梅品惠”2025秋季促消费活动暨梅州万达广场首届消费季启动仪式举行。梅州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丘锦乾致辞。梅州梅江万达广场总经理张秋玲致辞。此次活动由市商务局、梅州日报
8月29日,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婚姻登记处洋溢着浪漫与温馨。当天共有55对新人在此登记结婚,在象征爱情的节日里喜领结婚证,留下珍贵而难忘的甜蜜记忆。为给新人们送上特别祝福,省横琴办社会
记者8月29日获悉,国家文物局近日印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技术导则试行)》,这是首个针对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导则明确,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是指:为及时确认、保持文物建
未来植树造林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北京时间8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覃章才教授团队联合多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研究首次量化了全球森林恢复过程中地下土壤的固碳